乐鱼体育网页入口登录:【揭阳文脉·创想】三产融合“食”力全开 绘就五百亿食品产业蓝图
来源:乐鱼体育网页入口登录 发布时间:2025-08-30 19:29:46清晨六点,揭阳市揭东区埔田镇的笋农挖出当天第一根竹笋。几个小时后,这根沾着露水的鲜笋经过标准化加工,变成一罐清水笋罐头,发往海外市场。而在揭东区云路镇的森乐食品自动化生产线上,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小被卷蛋糕、梅菜饼干正鱼贯而出,打包发运奔向全国各地。
在揭阳,食品制造业不再是简单的农副产品加工,而是一场深刻的一二三产业融合革命。如同揭阳酱油的百年酱香,揭阳食品加工产业不断发酵酝酿,加速形成年产值超500亿元的现代食品产业集群。作为揭阳“一化一海五优特”产业布局中的“一优”,食品加工产业正讲述着“一片小特产”如何通过融合“种养、加工、冷链、销售”等环节,成长为“五百亿级大产业”的生动故事。
揭阳食品制造业的根基,深扎在历史的厚重土壤中,当中以生产历史悠远长久的揭阳酱油为代表。据《揭阳县工业志》记载,清道光年间,在榕江南北河沿岸及城内已有许多酱油作坊,至20世纪初期,乡村的酱油小作坊更是星罗棋布,这其中便有创建于揭东桂岭镇、迄今已有近百年历史的“彭万春”。
新中国成立前,“彭万春”品牌第一代掌舵者彭合来在家乡开设酱油作坊,经过长期实践,摸索出一套传统酱油制作技术,采用传统大缸日晒发酵,做出的酱油远近闻名。1965年,第二代传人彭万春(后改名彭春平)进入国营酱油厂,凭借刻苦钻研成为技术骨干,让“彭万春”名号在当地酱油业界崭露头角。
1988年,第三代传人彭炎坤正式创办万春酱油厂。1996年改制并注册为揭阳市万春酱料食品有限公司,完成了从家庭小作坊到现代化企业的蜕变。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公司现已发展成为一家集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大型食品企业,有着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和一支高素质高技术的人才队伍,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使得“彭万春”这一品牌远近闻名。
揭阳酱油深厚的酿造技艺为揭阳食品制造业注入了品质与信誉的基因,也奠定了揭阳食品加工产业的发展根基。时至今日,揭阳已拥有“中国竹笋之乡”“中国蕉柑之乡”“中国青梅之乡”等11个“国字号”称号,获批埔田竹笋、普宁蕉柑、普宁青梅、吴厝淮山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奠定了产业融合的坚实基础。目前,全市现代农业、食品制造业规上企业有110家、规下企业超800家;食品商贸企业限上企业有63家、限下企业超2000家;餐饮业企业限上企业有68家、限下企业超1000家。2024年全市食品产业产值规模达408亿元。今年印发的《揭阳市食品加工产业高水平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全市食品产业产值规模将力争达到515亿元,形成集种养、加工、仓储、餐饮于一体的食品全产业链。
第一产业是食品制造业的源头。揭阳食品加工的融合之路,始于田间地头的现代化变革。
在揭东区埔田镇,3.3万多亩竹林郁郁葱葱,年均产笋超10万吨。过去,笋农各自为战,看天吃饭。如今,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揭阳市育秀实业有限公司等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与农户签订收购协议,无偿提供技术指导,并以保护价收购。
“现在挖的笋不愁卖,加工公司直接到地头收,价格还稳定。”笋农陈伯的感慨,道出了农业产业化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这种模式不仅降低了农户的经营风险,更推动了农业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揭东区成功创建了竹笋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构建起“产业园+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竹笋协会”的“1+4+1”产业协同模式。截至2024年底,揭东区竹笋、炒茶、油茶三条市级农业产业链合计种植培养面积10.78万亩,年总产值约42.32亿元,带动农户约1.1万户。埔田镇和玉湖镇坪上村连续两年获评“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超亿元村”。
第一产业的现代化改造,为食品制造业提供了优质、稳定、可追溯的原料供应,成为三产融合最坚实的起点。《揭阳市食品加工产业高水平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明白准确地提出,要“深入推行农业产业链‘链长制’工作,建立健全‘2+2+N’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打造以青梅为代表的岭南特色水果、以鲍鱼为代表的海洋渔业“百亿级产业链”和以竹笋苦笋、优质蔬菜为主的“五十亿级产业链”。
如果说第一产业为食品产业提供了“原料”,那么第二产业的精深加工则是实现“价值飞跃”的关键。
在广东森乐食品有限公司的糕点生产车间,近150米的自动化生产线高效运转,庞大的生产车间只有不到10名员工在对运行中的设备做监视管理。这家成立于2008年的科技型企业,已投建启动十万级净化标准生产车间,建立了高标准、现代化的食品生产与管理体系。
“我们积极关注休闲食品市场动态,投入一个近20人的开发团队,契合时下年轻花钱的那群人对户外运动、健康膳食的需求,近年来相继推出了压缩饼干和零反式脂肪酸的果蔬饼干等产品,受到市场青睐。”公司负责人林凯生介绍。2023年,公司小被卷蛋糕、梳打匠饼干、梅菜饼干等产品通过“圳品”标准认证,成功进入大湾区市场。
不仅是森乐食品,在揭阳,食品加工产业的集群效应日益凸显。港荣食品的自动化生产线日产蒸蛋糕等休闲食品可达数十吨;“揭东炒茶”从散装茶叶升级为精美包装的礼品;揭阳市育秀实业有限公司将新鲜竹笋加工成清水笋罐头、即食笋丝、红油笋等产品,远销海外,附加值成倍增长。
作为揭阳食品加工产业的主战场,今日的揭东区已集聚规上食品企业33家,2025年一季度完成工业总产值11.20亿元,形成了以糕点、糖果、啤酒、饮料、酱油、预制菜(潮汕牛肉丸、竹笋罐头)等为核心的特色产业体系。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带动效应明显,青岛啤酒、百事可乐、燕塘乳业等知名品牌相继落户,构建了从原料供应到生产加工再到成品输出的完整产业链闭环。2024年,揭东区规上食品公司实现产值40.80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15.2%,成为拉动区域经济稳步的增长的重要引擎。
第三产业的核心是打通产品与市场的“最后一公里”。揭阳食品加工产业在这方面,展现出前瞻性的布局和强大的动能。
冷链物流,锁住鲜味通全球。位于揭东区的玉湖冷链(揭阳)交易中心,是广东省、揭阳市两级重点项目。这座拥有6.5万吨库容的国际高标数智化冷链基地,将成为粤东地区的“超级冰箱”。
“项目将构建‘数智供应链共同体’,推动本地农特优品‘走出去’,海外高端食材‘引进来’。”玉湖冷链揭阳公司总经理黄洁彬介绍。作为国内领先的冷链食品供应链企业,玉湖冷链通过全国布局的重资产交易中心和创新的线上交易线下履约(OMO)商业模式,打造核心竞争力。揭阳项目总占地472亩,计容面积约32万平方米,集生鲜农副产品流通、国际冷链食品交易、潮汕特色饮食文化体验、冷链食品加工和智慧仓储物流于一体。
该项目全面投产后,可促进近千家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明显降低本地企业的物流和仓储成本,让潮汕牛肉丸、埔田竹笋等以最佳状态直达全球餐桌。黄洁彬介绍,目前项目进展顺利,蔬菜区已于5月份开启试营业,预计今年下半年,各个功能区将陆续启动试运营。
物流通则商流通。对接高端市场,还需要过硬的品质背书。“圳品”认证成为揭阳食品打开大湾区市场的“金钥匙”。在政府推动下,森乐食品、锦盛酱油等企业的产品成功建立起品牌,并通过“圳品”认证进入深圳高端商超和餐厅,多家企业与深圳采购商达成稳定合作协议。
此外,《揭阳市食品加工产业高水平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明白准确地提出要“打造揭东十里美食走廊”、“打造临港产业园食品加工区”和“打造特色商圈、美食街区”,构建从生产到消费的全链条服务体系。这正是第三产业赋能食品制造业的宏伟蓝图。
揭阳食品制造业,正从传统的单一种植或加工,向“接二连三、三产融合”的全产业链生态演进。第一产业提供优质原料,第二产业实现精深加工和价值提升,第三产业则通过现代物流和品牌建设完成价值实现。
这条融合链,“链”出了产业竞争力,更“链”出了农民的笑脸和乡村的未来。在“百千万工程”的引领下,揭阳食品加工产业这幅以“食”为笔的画卷,正绘就着更加绚丽的篇章。正如《揭阳市食品加工产业高水平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所规划的,到2027年,全市食品产业产值将力争突破515亿元,真正成为支撑揭阳高水平发展的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在揭东区,一场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深刻变革正在全域推进。从食品加工的现代化车间到智能装备的精密生产线,从电商物流的繁忙园区到科技公司的创新实验室,揭东区正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推动经济高水平发展迈上新台阶。
2024年,揭东区地区生产总值稳步增长,五金机电、电商物流、食品加工、化工4个优势产业入选《广东省县域特色产业目录》。其中,五金机电产业总产值141.71亿元;电商物流产业总产值56亿元;食品加工产业总产值40.08亿元;化工产业总产值45.6亿元。这一系列亮眼数据的背后,是揭东区精准把握时代脉搏,以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战略抉择。
食品饮料产业作为揭东区的传统优势产业,正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链整合焕发新活力。2025年一季度,全区规上食品产业企业总产值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14.4%,合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1.20亿元。揭东区以绿色食品制造为核心,积极打造休闲食品、保健食品、酒水饮料等多元化产品体系。为增强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内动力”,该区不断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建起以糕点、糖果、饮料等速食优势特色的产业体系。
作为揭东区重点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电商物流产业同样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2024年,全区电商物流产业总产值达56亿元,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在揭东新亨镇,极兔粤东总部转运中心2024年共处理包裹12.7亿件,同比增长25%;在揭东中德产业园,中德国际跨境电子商务物流园、中国邮政粤东邮件处理中心建设正酣。此外,圆通、京东物流、韵达等一线物流快递品牌也选择在揭东设立区域转运分拨中心。这些重大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为揭东做好“跨境电商+产业集群”文章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揭东区充分的发挥梅汕客专揭阳站区位优势,做大“大军埔电商圈”,以“互联网+”为引领,以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全力发展现代物流、商贸会展、文化旅游等服务业。2024年军埔电商交易量约6.27亿件、销售额约50亿元,成为粤东地区电商发展的重要集聚区。
产业变革归根到底是生产力的变革。揭东区深谙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水平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去年至今,该区举办了“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水平发展”专题研讨班,组织学员到广东海兴控股集团、广东蒙泰高新纤维股份有限公司、玉湖冷链(揭阳)交易中心项目等地开展实地教学,“零距离”感受新质生产力培育在揭东产业高质量发展中的清晰脉络。
在先进装备制造领域,巨轮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近年来在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研发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公司生产的高精度RV减速器获得中汽检测技术有限公司颁发的CR产品认证证书,成为国内企业首张RV减速器CR认证证书,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打破了国外制造技术的垄断。
在新材料领域,广东蒙泰高新纤维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我国丙纶行业的领军企业,近三年的产值超14亿元,公司在国内丙纶长丝中的产量、市场占有率连续7年排名第一。2020年,公司作为创业板注册制首批18家企业之一在深交所上市,成为中国丙纶长丝第一股。截至2024年末,公司取得授权专利证书54项,其中发明专利25项,实用新型29项,软件著作权1项。
揭东区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方面取得的很明显的成效,得益于其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和精准的政策支持。
该区出台“双招双引”12条措施,逐步优化招商政策体系;建立“区领导季度走访全覆盖”“客户服务日”等机制,做到真心实意优服务,线年至今,全区实现签约项目226个,合同投资总额共270.63亿元,开工项目209个,投产项目147个。2024年,全区出让土地面积1184亩,总金额6.88亿元,全市排名“双第一”。
从食品加工到智能装备,从电商物流到新材料,揭东区正以科学技术创新为引领,以产业升级为导向,以营商环境优化为保障,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县域经济高水平发展迈上新台阶。在这片充满了许多活力的土地上,传统产业与新兴起的产业交相辉映,科学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相得益彰,勾勒出一幅高水平发展的生动图景。